您现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 > 7万㎡通州体育场升级改造进入收官:三馆一场一中心全面焕新,多项前沿技术落地

7万㎡通州体育场升级改造进入收官:三馆一场一中心全面焕新,多项前沿技术落地

编辑:吴雄      来源:环球新闻网     2024-07-07 下午 3:04:56     浏览量: 17607 分享到:

记者:张显锋  编辑:吴惠子 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通州体育场,很多通州孩子都和它有过交集,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回忆,不久之后,它将以崭新的姿态与大家见面! 记者了解到,通州区体育场升级改造项目正进入收官……

记者:张显锋  编辑:吴惠子

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通州体育场,很多通州孩子都和它有过交集,留下了许许多多珍贵的回忆,不久之后,它将以崭新的姿态与大家见面!

http://img.danews.cc/upload/ajax/2025-09-23/ZxabfBbUxmkD.png

记者了解到,通州区体育场升级改造项目正进入收官阶段。项目位于运河核心区启动区VI-07地块,东至新华东路,西至新华北一路,南至新华大街,北至通州区政府北路,总建筑面积约7.05万平方米,总投资5.85亿元,定位为区级综合公益性体育设施,将以“三馆、一场、一中心”的全新形态与市民见面,包含体育馆(篮球馆)、游泳馆、冰上运动馆、400米室外田径场以及全民健身中心,并配建大型地下车库,新增约1000个停车位以缓解周边停车难。

一标段(精装工程)建筑面积约2.8267万平方米,合同估算价约1700万元,工期165天,已完成中标候选人公示,包括中泰建工(北京)建筑工程有限公司、北京当代创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同州建设有限公司。伴随主体结构与钢结构施工推进,项目已全面转入装饰与机电联动调试阶段,为交付使用奠定基础。

这是一座由科技驱动的“新型城市体育场”。在规划与设计环节,团队采用BIM与CFD联动的数字孪生方法论,打通建筑、结构、暖通、电气等多专业协同,从方案期即对气流组织、热舒适与能耗进行并行优化。在暖通系统上,项目集成热泵与余热回收、分时分区的智能调度,结合赛事运营与就座率动态调控风量与水系统负荷;在水系统与可再生能源方面,统筹雨水平衡与太阳能热水,形成全生命周期的低碳节能路径。

面向不同专业场馆,项目配置了差异化的环境控制策略。游泳馆以除湿热泵与贴近水面的扫气组织控制氯胺与结露风险,观众席与池面分区送回风,兼顾健康与节能。冰上运动馆则以低露点与强除湿保持冰面品质,通过优化看台送风避免扰动冰面层流,抑制雾化与凝露。篮球馆等高大空间看台引入“座椅送风”微环境理念,将送风口与座椅一体化布置并适度上仰,将合适的风直接送到人体周边,提高热舒适并降低无效体积的调节能耗。

就拿“座椅送风”这项技术来说,在座椅送风策略的技术来源上,项目参考并吸收了北京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专家发表的《大型开放式体育馆座椅通风换热性能研究》的关键结论。该研究表明,适度增大出风速度并将出风角度上仰(如约10°)可加快达温/降温速度并改善观众区热舒适度。项目团队在此基础上结合本场馆座椅排布、声学限值与运营工况进行二次参数化优化与现场校核,使科研成果在工程端“可实施、可验证、可运维”。

为提升运营效率与公众体验,场馆布设物联网传感网络,持续监测温湿度、CO₂、能耗与PMV/PPD等指标,形成数据驱动的自适应新风与人流热图联动策略;看台风口与设备机房同步落实噪声控制目标,导视系统与无障碍细节全面升级,确保观演、训练和大众健身的舒适与友好。

在城市更新与公共安全维度,项目强调平急两用能力。通过预留相对独立的出入口、上下水与通风切换方案,场馆可在需要时转换为应急救治与避险空间,增强区域公共服务的韧性。室外运动场地、绿化与市政管网同步完善,北接滨河景观带、东临西海子公园,形成与城市肌理紧密融合的“开放式运动客厅”。

整体来看,通州区体育场的焕新,不只是一次硬件翻新,更是一次以数字化、低碳化、健康化为核心的系统性升级。多项新技术与方法论在同一项目中协同发力,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维,构成了“可复制、可推广”的城市公共体育设施新样板。随着各项联调与验收推进,一座更舒适、更智慧、更绿色的城市体育综合体即将与市民见面,承载新记忆,续写老场馆的城市新故事。

免责声明: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,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网观点,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 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,可与本网联系,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。

发表评论

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标注